信美永固,盛德留芳

——深切怀念龚家麟先生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2012-8-5

深受我们尊敬与爱戴的学长龚家麟先生,因病于2012年4月9日在香港逝世,终年九十七岁。

龚先生是清华杰出校友之一,1915年生于江苏省苏州,1933年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学习,1937年毕业。毕业后较长时间从事经济行政工作,五十年代开始在香港从事电器以及音响设备的贸易,任香港雅典公司董事长。

2005年,时任校党委书记陈希(左一)赴香港访问龚家麟学长(右一)

在清华的四年时光中,龚先生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并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是我校艺术教育的成功典范。在苏州上中学,因参加一次轻音乐会而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入清华大学后,参加了校军乐队,吹奏双簧管。“音乐的欣赏一生享用不尽”是先生为庆祝清华大学军乐队建队九十年时的题词。

龚先生一生热爱音乐,对音乐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音乐不单是娱乐,而是欣赏。作家、作曲家写作品都是有意识有思想的。多参加音乐欣赏,能增强想象力,也就能增强创造力;欣赏音乐,既增加了生活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的能力,增加灵感,对提高人们的素质,很有效果。人们追求真、善、美,音乐直接的就是美;真和善,都很重要,要有真的情感,善的行为。

龚家麟学长在清华军乐队吹奏双簧管

龚先生对清华怀有深厚的感情,信守为人经商之道。生前,曾经回忆在清华求学的日子,提到闻一多、钱钟书、叶公超、陈福田等先生的治学与为人,并对他们崇敬有加。他还特意提起当年的法学院院长、经济系主任陈岱孙先生,并对陈老严谨的治学风格和精彩的课堂演讲记忆犹新。他曾对专程采访他的我校艺教中心郑小筠教授说: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并终生受益的是陈岱孙教授讲的一个边际效用理论:“陈岱孙先生讲得很生动,你只有十元钱时,一两元钱对你很重要;当你有一百元钱时,一两元钱对你就不重要了;当你有一千元时,几十元对你就不重要了。所以,在你有钱时,就要拿一部分去帮助人家,对别人就会有很大的用处。自己家里有了安全保障,余下的钱去帮助别人,比自己用的效益高。”这对他四、五十年的商业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他还说:现在国家强大了,清华的发展也日异月新,所有清华人要把清华精神永记在心,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不忘国家、学校养育之恩,以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

所以,多年来,龚先生时时不忘清华大学的培育之恩,常常牵挂学校的发展前途,尤其关心母校艺术教育事业,把真挚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母校。

早在1989年,龚家麟先生曾率先响应筹集梅贻琦基金的倡议,带头捐款五千美金。在2005年,先生又向母校捐赠六十万美元,捐款将分为两部分,一半用于支持学校的文科建设,购置文科专业图书、资料;另一半用于支持学校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的开展。在艺术教育学生文化活动中心楼内建立的“龚家麟音乐视听室”,使龚先生一生热爱的音乐活动惠及到了更多的清华学子。

龚家麟学长捐赠的音乐视听室

2008年,在百年校庆前夕,并非富豪而年届九十四岁高龄的龚先生又捐赠一千五百万元港币,为我校重要文化设施、新百年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和同期落成的蒙民伟音乐厅配备了一流的音响设备,为我校师生全方位普及和提高艺术教育,实现全面发展创造了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先生还将这一千五百万元港币的利息设立“清华校友龚家麟励学基金”,支持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对文艺社团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用于支付学生艺术培训所请专家人工费。

龚家麟学长捐赠的蒙民伟音乐厅音响系统

先生一生经商务实,他每天到公司上班,并坚持乘坐地铁下班回家,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俭朴的老先生, 将积蓄的很大一部分捐赠母校,支持母校的发展和母校音乐教育工作,鼓励青年学生多接受优秀音乐的熏陶。龚先生心系母校,泽被后世的慷慨之举,是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生动体现,令人感佩。

龚家麟先生对艺术教育的支持给我们极大的激励!我们一定不辜负先生对清华学生艺术团的爱、对艺术教育的满腔期望,脚踏实地,甘于奉献,为普及高雅艺术、培育优秀人才贡献我们全体员工的力量!

龚家麟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