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素质教育舞蹈”课程《舞蹈认知与体验》举行期末汇报展演

清华大学是全国率先开设由舞蹈教育家吕艺生教授创建的教育部专项委托研究成果——“素质教育舞蹈”公选课的综合类高校。张伟老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已经使这门课成为清华艺术教育的特色课程。项目课程《舞蹈认知与体验》的课堂展演于新清华学堂举行,来自数学系、生命科学学院、化工系、美术学院、法学院、新闻学院等多各院系的选课同学表演了7个原创舞蹈作品。项目创建人吕艺生教授、清华大学艺教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洪、副主任林叶青、前主任郑晓筠,以及校内外舞蹈教师和同学观看了展演。

(图为展演现场)

本学期是清华大学《舞蹈认知与体验》课程开设以来的第四个学期,选课同学都是舞蹈零基础的普通在校大学生,通过选课系统抽签产生。期末课堂展演共有7个节目,均为学生原创作品,包括:《提线木偶》、《游戏》、《关系》、《谁偷走我的灵魂》、《好久不见》、《雕塑家的对话》、《残梦》、《大树的记忆》。

(图为舞蹈《大树的记忆》)

在随后的座谈会中,作为“素质教育舞蹈课”的受益者,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课程给予自己的变化和影响,以及自己在课程中对舞蹈作品形成的思考。

(图为座谈会现场)

一、 变化:爱舞,愿舞

可以说,在课程当中,同学们想舞蹈的时候,都是真实的,不必掩饰、不必矫揉造作。此时,他们就是自己,无论是开心、难过、愤怒、伤感,都在他们动作间尽情地展现。此时,舞蹈是一面镜子,镜子里的那个人就是他们自己,他们能够把最真实的自我展现在镜子里。

“舞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律动,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但以前不知道这是不是符合别人的审美,会担心动作不够完美,因此也就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这门课给了我们舞蹈的信心,懂得跳舞好与不好原来不只有一种标准。”——宗雨山(美术学院)

“我们脸皮也变得越来越‘厚’了,能够更有自信的在别人面前跳一支舞。这对我们个人能力的发展也很有帮助。”——陈芊如(马来西亚留学生)

因为自己平时比较拘束,每次上这门课都面临挑战,所以每次上课前都纠结要不要退课,但是最终选择坚持了下来。上大学之后,大家都很难有机会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为了人际交往都会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封闭起来,上这门课会把自己的内心最真的那份情感分泌出来,表达出来。最后,发现自己原来还有这样子的感情。——王冬(生命科学学院)

(图为座谈会现场)

二、思考:何为舞

舞蹈源自于人在情不自禁的状态下的肢体动作,是完善内心活动的一种行为表达方式。用夸张形体来抒发情感,使之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艺术门类。经历一学期,同学们对舞蹈有了自己的思考。

“我觉得舞蹈是一种口语之外的表达方式,我把跳舞当作一门语言来学习,有时候我们的内心会积郁很多情绪,但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门课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可以释放自己、感受自己与空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 ——崔毅杰(化学工程系)

“在清华,我们从来都把身体当作一个承载思想的容器。觉得我们要保持身体的健康,是为了让思维更好地运转。但是,现在我发现,身体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有时候能够决定你的思维方式。因此学会掌握自己的身体至关重要。”——汪一帆(人文学院)

“舞蹈不仅仅是感性,也不仅仅是理性。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舞蹈。”——樊璠(法学院)

“以前我以为的舞蹈,就是漂亮的女孩子穿着漂亮的衣服,跳着漂亮的、高难度的动作,就是舞蹈。但现在,我认为舞蹈不仅仅要有形式上的美,还要影响人,能够给人以感悟。”——徐梦菡(新闻学院)

(图为座谈会现场)

三、启发:舞与人生

“我可以用自己的舞蹈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是上这门课最大的收获,同时能够打破传统的观念,对我的美术专业也有很多创造性启发。”——陈雨萌(美术学院)

“舞蹈和数学一样,都需要创新的思维。”——黄靖旻(数学科学系)

“这门课开启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无论我们来自哪个专业,我们都是先学知识后进行创新。但是这门课让我们开始就进行创新。这让我一度有些恐慌。但是,正是老师一开始没有对我们进行生硬的基础知识教育而禁锢我们的思维,我们才能有今天创新的成果。”—— 徐梦菡(新闻学院)

的确,好的舞蹈应该给人们一些感悟和收获。怀素和尚观公孙大娘一舞而得书法之精妙,杜甫观公孙弟子之舞而有华章传世。人们与其说是在欣赏舞蹈,不如说是在发现与升华自己潜在的美的意识,美的素养。这种美的感受能够浸润入生活,赋予我们崭新的视角。

四、收获:友谊与情意

在课程中,同学们不仅有所变化、有所思考、有所启发,更收获了独特的情意——与同学一起排练、一起突破心理禁锢的友谊,接受老师指导与启发的师生情,以及对课程的喜爱。

“开始我还会担心这门课打分会怎么样,但是后来这门课有意思到让我觉得谈分数会是一件特别庸俗的事。”——杜昊天(化学系)

“同学们每次课的编排都非常有创造力,因此每次上课都有新收获和新发现。”——叶云慧(社会科学学院)

(图为艺教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洪老师给同学们讲话)

著名舞蹈教育家、美学家吕艺生教授于2011年发起“素质教育舞蹈”研究项目,2013年结题。北京市教委直接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实践,开始了舞蹈教育的普及与推广。观看演出后,他肯定了同学们的原创,表达了对素质舞蹈教育实践成果的欣慰:“这一次观看表演,我感到非常的惊讶,仅仅15次课,我们可以说达到了我们素质教育舞蹈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今天我看到了结果。”吕艺生教授还阐述了课程设立的内涵:“目前舞蹈专业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普通的大众,普通学生似乎被舞蹈艺术关在了门外。我们现在的工作,是填补舞蹈面向普通学生的空白。以往,普通大众对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似乎都无法理解,但是今天的作品,把现代和后现代这两者都融合进来了。”

清华大学艺教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洪老师说:“这门课对同学们的认知和想像力更多是一种挖掘式的,而非灌输式和一般体验式的。我们有这样一个课题的支撑,还有这么好的资源,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样舞蹈教育的机会。通过一门艺术提升的不仅是综合素质,更能美好我们的人生。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清华人从中受益。”

(图为汇演结束后的大合影)

(撰稿:新传学院 徐梦菡)

(编辑:吴妮妮)

(审稿:赵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