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5日,艺术教育中心召开为期两天的教学工作研讨会,就文化素质课程建设、艺术类选修课程教学、学生艺术团培养等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本次教学研讨会特别邀请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覃川、教务处副处长苏芃、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蔡文鹏、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白峰杉出席。原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郑小筠、朱汉城,现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副主任林叶青、团委学生艺术团工作组负责人、艺术教育中心全体授课教师、外聘教师和学生艺术团主要学生干部30余人参会。

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是在重视和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配合学校推行大类招生培养、持续推进教育教学、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大背景下召开的。近年来,艺术教育中心以“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全面素质”的“两全”方针为指引,在课程教学、学科建设、艺术团培养、场馆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取得突破。现阶段对艺术教育进行一次集中讨论和交流是及时和必要的,共同分享经验、剖析难题,使清华的艺术教育真正为学生成长服务。
艺术教育中心始终注重面向普通学生的艺术教育投入,每学期通过开设近70门次的艺术理论及赏析课程、艺术实践课程来引导学生建立“多元文化视角”,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其中,艺术教育中心4门公选课被选入学校文化素质核心课程。

文化素质课程研讨会现场

艺术实践课程研讨现场

宣传部副部长覃川发言

教务处副处长苏芃发言

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蔡文鹏发言

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白峰杉发言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覃川从“课程中如何把握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强调了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需突出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教务处副处长苏芃对艺术教育中心教师能够从自身出发对提高全校的艺术教育水平进行深入思考的自觉性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教务处将积极支持艺术教育中心新开设的“音乐工程与技术”辅修专业的教学工作。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蔡文鹏,感谢艺术教育中心对基地课程教学所做出的贡献,并期望在课程水平上可以进一步提高,为学生开设更多高质量的核心课程。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白峰杉结合钱学森实验班的教学工作,强调艺术教育对学生思维方式和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艺术团现有12支队伍,近1200名队员,是清华人才培养的一支代表队。随着学校对艺术教育投入的增加,学生艺术团的教学、排练和演出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在学校和校友的支持下,乐器、服装、道具等教学资源得到扩充,参加展演和出访交流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为学生搭建了全面发展的平台。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学生艺术团的业务教学和队伍管理也面临新的问题,本次研讨会就如何提高学生艺术团业务水平、如何建立一支适合学生艺术团发展的教师队伍、如何进行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学生艺术团新任团长还对本学期排练、演出、比赛等具体安排进行汇报,艺术团学生干部交流各支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并分享经验及解决措施。校团委副书记王前表示,校团委一向重视队伍建设和干部培养,积极为学生艺术团提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日后将更加规范管理,了解学生需求,为艺术团提供资源保障。

艺教中心主任赵洪总结讲话
赵洪主任总结讲话指出,学生艺术团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带动学生艺术活动的重要力量。在新的人事改革机制下,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与校团委的沟通和交流,让业务教学和队伍管理“两架马车”齐头并进,并以60年团庆为契机,总结学生艺术团育人经验,把艺术团的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第三部分讨论主题:艺术课程教学示范
近年来,随着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资源投入的增加,艺术教育课程的受益面和课程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艺术教育中心更加重视课程建设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
近五年来,多位青年教师荣获学校及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大奖,同时还有艺术表演专业教师的原创作品在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取得优异成绩。此次教学研讨会特别进行了艺术课程教学的示范课交流,刘欣欣、吕建强、肖薇分别以理论类、史论类、戏剧创作实践类课程教学为示范,交流课程的设计思想和教学方法。五次荣获北京市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的赵洪主任及原主任郑小筠进行现场点评。

刘欣欣教授《欧洲文化复兴中的音乐》课程教学示范

吕建强副教授《21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课程教学示范

肖薇讲师《导演艺术的二度创作》课程教学示范
最后,赵洪主任针对教师现场讲授进行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她强调,作为艺术选修课教师,必须要重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现实性,同时还要运用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真正使艺术选修课成为提升文化素质的课程。
此次,为期两天的艺术教育中心教学研讨会对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学生艺术团培养等方面工作意义重大,不仅使教师认清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明确了教学目标,还启发了教师对“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的思考,提升课堂价值。此外,通过教学经验做法分享、示范课交流,给教师取长补短的机会、实现共同提升,为今后清华公共艺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供稿:田璐璐
审稿:赵洪
编辑:田璐璐